草资源学复习
名词解释
半野生种
是指人类曾经在某一地区栽培或种植过的栽培植物,经过自然归化,恢复到能够在没有人工管理的野生状态下,自己能年复一年繁衍生存下去的植物类型。通常都是零星分布于草地上、草山草坡或林缘,因此也称为半野生种。
种质资源
种质**是指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种质资源是指具有不同种质/遗传物质的、可供研究利用的各种植物、植物类型和任何可遗传的突变体。
野生近缘种
栽培作物的野生亲缘植物。
中性洗涤纤维
用中性洗涤剂(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处理样品,能溶解的部分为细胞内容物(脂肪、糖、淀粉和蛋白质,动物利用率高达98%);不溶的部分,称为中性洗涤纤维(NDF),即细胞壁部分(半纤维素、纤维素、木质素、硅酸盐等)。
酸性洗涤纤维
把细胞壁部分用酸性洗涤剂(2%十六烷三甲基溴化铵,CTAB)进行处理,半纤维素可全部溶解。不溶部分称为酸性洗涤纤维(ADF),含有纤维素、木质素和硅酸盐。
秆环
竹杆的每节上有二环,位于上方的为秆环,由居间分生节停止生长后隆起老化而成。
箨环
竹和的每节上有二环,位于下方者称为箨环,又称笋环,是笋箨脱落后留下的环痕。
节内
竹和的每节上有二环,两环之间的部分叫做节内。
散生型(根茎型)
分蘖节位于地表下,形成地下长根茎,其侧芽直立生长,穿出土壤发育而成,地上秆之间相距较远,分散而立。根茎的发育方式为“穿鞘生长”。适宜在通气良好的沙质壤,或沙地生长。
疏蘖型(疏丛型)
分蘖节位于地表下1~5厘米处,分蘖的发育向上倾斜,并与主枝成锐角,分蘖幼苗的发育方式为“鞘外生长”。对土壤通气性要求较低,若在通透性好的黏壤土、腐殖土上生长发育更好。
密蘖型(密丛型)
分蘖节位于地表之上近地表处,斜生部分极短,直立部分几乎与主枝平行;分蘖幼苗的发育方式为“鞘内生长”。在通气性不良或完全厌气的土壤中可正常生长。
根茎疏丛型
分蘖节位于土表以下,株丛内具有短根茎,短根茎生长发育后可产生许多新的株丛。株丛间由短根茎相连,形成网状,是根茎型和疏蘖型的混合类型。
匍匐型
分蘖节位于地表之上,产生的分枝匍匐于地面之上,匍匐枝的节上可产生叶、芽和不定根,芽可发育成枝,与整体分离后能长成新的独立生活的个体。
合生叶鞘
叶鞘紧抱茎秆,边缘合生成筒状,但闭合的程度在不同的种类间有所差异。
开裂叶鞘
叶鞘虽紧抱茎秆,但边缘相互分离。多数种类的边缘相互重叠,部分种类的边缘不重叠,表现为相对靠拢或相互远离。
叶舌
是位于叶片和叶鞘交界处内侧的、膜质、草质或纤毛状的附属物。其质地、形状、长短和有无虽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叶耳
是叶鞘与叶片连接处两侧叶缘的延伸物,多呈耳状、爪状、痕迹状或毛状。在小麦族中常见。
基盘
基盘的特点:不明显;长而硬且具有倒刺;盘状被长绵毛;被髭毛;平滑无毛等。注:基盘:小花或小穗基部加厚变硬的部分。
小穗轴延伸
指小穗轴可延伸到小穗最顶端小花的后方(内稃背侧)。这样的小穗为无限花序,小穗含多数小花,顶生小花往往为不孕小花。
小穗脱节于颖之上
小穗轴通常在各小花之间逐节断落,小花脱落后,颖宿存于花序轴上。其折断处通常在各小花之下,因而小穗轴之一节间有如一小柄留附于各小花内稃之后方。这类小穗的形状往往为两侧压扁或圆筒形,小穗轴延伸。
假圆锥花序
由变态成佛焰苞状的叶鞘发育而来,通常内含1或2枚穗总状花序。如香茅属(Cymbopogon)。这种具有佛焰苞的复合性圆锥花序又称为假圆锥花序。
异性对
成对小穗中的无柄小穗成熟可孕,有柄小穗退化不孕。
同性对
无柄小穗和有柄小穗均不结实,即均为雄性或中性小穗。
刚毛状总苞
是由小穗基部的不孕性小枝变态而来。如狗尾草属(Setaria)、狼尾草属(Pennisetum)。
刺苞状总苞
是由不孕性小枝愈合而成。如蒺藜草属(Cenchrus)。
佛焰苞状总苞
由变态成佛焰苞状的叶鞘发育而来,通常内含1或2枚穗总状花序。如香茅属(Cymbopogon)。这种具有佛焰苞的复合性圆锥花序又称为假圆锥花序。
假蝶形花冠
花两侧对称,花瓣5,在芽中通常为从下至上覆瓦状排列,最上部的1片花瓣不增大,且位于最内侧,称为假蝶形花冠。;
蝶形花冠
花两侧对称,花瓣5,各瓣形态极不相似,由1旗瓣,2翼瓣和下缘合生的2龙骨瓣构成,在芽中为从上而下的覆瓦状排列,上部的旗瓣显著增大,且在最外围。
荚果
由单心皮的上位子房所形成的果实,沿腹缝线着生1至数个胚珠,成熟后沿背腹两缝线开裂,有时按节断裂成节荚。
下位刚毛
由花被片变态而来,位于子房或果实下部的针刺状结构,如藨草属。
下位鳞片
由花被片变态而来,位于子房或果实下部的鳞片状结构,如鳞籽莎草属。
下位盘
位于小坚果下面,由雌蕊柄的顶端膨大而成的骨质、盘状、顶端3裂或全缘的结构,如珍珠茅属。
果囊
花先出叶边缘完全愈合成囊状,称为“果囊”,如苔草属。
雄雌顺序,雌雄顺序
对于两性支小穗来说,如果雌花在上,雄花在下,称为雌雄顺序;否则为雄雌顺序。
枝先出叶
在苔草亚科中,小穗是由1至数枚支小穗所构成,支小穗基部具有先出叶,相当于双子叶植物花序基部的总苞片,称作枝先出叶(部分或全部合生成囊状),外侧具有鳞片。
花先出叶
对于单性花来说,往往在雌花基部具有先出叶,称为花先出叶,相当于花下小苞片。
假舌状花
两侧对称的雌花或中性花(具有雌蕊和雄蕊,但不具备授粉结果的功能),舌片具3齿。
舌状花
两侧对称的两性花,舌片具5齿。
冠毛
菊科花萼常变态成为冠毛(最常见,单毛或羽毛状)、刺毛状、芒状、膜片状、冠状等,有时退化消失。
连萼瘦果
特指菊科的果实,是由萼筒与子房壁合生而成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闭果,内含1粒种子。
辐射状头状花序
盘花为管状花,两性或雄性;缘花为假舌状花或漏斗状花,雌性或无性。有时花序的大部或全部盘花也转化为假舌状花,这种“重瓣花”常在栽培的菊花和大丽花中见到。
盘状头状花序
花序全部由管状花组成。
舌状头状花序
花序全部由舌状花构成,外形似辐射花,但为两性花。
问答及叙述题
说明草资源类型划分的方式与内容。
依据用途分类
牧草,草坪草,环境用草
依据来源和利用方式分类
野生类型,栽培类型,逸生类型
依据植物分类系统分类
将植物分类的科属特征与资源的经济价值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加以分类。中国将禾草分为禾草类,豆科草类,蒿类,猪毛菜类,杂类草,苔草,葱类,鸢尾类,灌木类,乔木类。
依据生活型分类
生活型是指不同种植物长期生存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所形成的具有相似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的植物类群,是植物对环境条件长期适应而在外貌上的反映。德国学者克涅尔根据植物的生活型,将草资源分为–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半灌木、灌木、乔木、苔藓、地衣等几大类。
简述牧草生长量评价指标的基本内容。
根据生长速度评价
植物在单位时间内株体生长的高度(长度)称谓生长速度。
根据生长强度评价
植物在单位时间内株体生长的重量称作生长强度。
根据地上器官生物量比评价
选择有代表性的草丛,齐地面割下,捆扎成束,每束重量以500g左右,每隔2cm剪断,将叶、茎、花序等分别称重,重复不少于5次。
根据地上、地下生物量比评价
测定植株地上部分的现存生物量,再测定植株的地下生物量,最后求得其比例关系。
根据生物量的季节分配评价
植物现存量的季节分配格局,可反映植物全年度生长量的平衡状况。
简述草资源保存的 5 种基本方式。
就地保存
亦称为原生境保护,即通过保护植物原生长地的天然生态系统,来有效保存草种资源。主要是通过建立保护区的方式来实现的。
异地保存
亦称为异生境保护,即人为地将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遗传价值,或受到高度威胁的珍惜濒危物种迁出原地进行保护。也称为种植保存。
贮藏保存
随着资源搜集范围和种类的不断扩大,就需要建立专门的种质库加以保存,这样既可以节省种植保存占用的土地面积,也可以避免由于天然杂交、生态条件改变等原因引起保存材料的遗传变异。
离体保存
采用试管保存组织或细胞培养的方法,来对种子不易贮藏、无性繁殖植物、不能产生种子或种子无活力的种质资源在超低温(-196 ℃)条件下加以保存。
DNA文库
基因文库/基因组文库。
简述牧草资源适口性评价的等级及其各级别的特点。
嗜食
特别喜食,在任何情况下,家畜都挑选来吃,表现贪食的状态
喜食
喜食植物,在一般情况下家畜都吃,但不专门从草丛中挑选采食
乐食
经常采食,但不象前二类那么贪食喜爱
可食
不太喜食,只有在上述植物缺乏时,才肯采食,一般情况下很少被采食
偶食
不愿采食,只有在某一时期,或不得已情况下才采食
不食
从不采食
影响适口性的因素有哪些?
牧草的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多,消化率高的草类,适口性也高。特殊的香味(蒿类);盐分(碱蓬等);挥发性油类(薄荷、香薷)都影响适口性。
牧草的生长期
一般幼嫩牧草(分蘖至拔节期)能采食90%,抽穗期(现蕾)能采食75%、开花期50%、种子成熟期只采食25%~30%。如蒿类,幼嫩时家畜喜食,到开花期,因植株含有过多的芳香物质,家畜多不喜采食,到结实之后,气味降低,家畜又喜采食。
牧草的形态特点
过分粗糙,或密生茸毛,或具针刺,能使适口性大大降低,或根本不能利用。如针茅属嫩时可食,结实之后,多不能采食。
家畜的种类
牛喜食柔嫩多汁的植物;马喜食水分少且粗糙的牧草;骆驼喜食干燥、粗糙、具气味的多盐植物和半灌木;绵羊对牧草的要求不严;山羊更耐粗食,尤其喜食灌木的幼嫩枝叶。
家畜的体况
幼体、成体、孕体,健康/生病等。
牧草资源饲用等级综合评价的指标有哪些?
适口性
营养成分
在草群中的作用
生态、生物学特性
生产性能
利用前途
说明禾本科植物花序的类型与特点。
总状花序
穗轴的每节上只生一个具柄的小穗。
穗状花序
穗轴的每一节上着生1个或几个无柄的小穗。
圆锥花序
典型的圆锥花序,其花序主轴的每节上可产生数分枝,每一分枝可一再分枝,小穗即着生在终极分枝的顶端。
穗总状花序
花序主轴上既有无柄小穗,又有具柄小穗。
简述禾本科植物小花的结构组成。
禾本科植物的小花是由外稃、内稃、鳞被(浆片)、雄蕊和雌蕊所组成。
两侧压扁和背腹压扁小穗有何区别?
- 小穗两侧压扁:小穗的颖和外稃皆沿其背部的中脊折合成“V”或“U”字形,使小穗整体由两侧的方向压扁,小穗侧面宽/背腹面宽>1。
- 小穗背腹压扁:小穗颖和外稃的背部稍有隆起,整个小穗的形状由背腹方向压扁,其背腹面部分显著宽阔,小穗侧面宽/背腹面宽<1。
简述菊科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花序:
具总苞头状花序:指花序轴短缩,顶端膨大成花序托,上面密集排列多数小花的花序。 位于周边的称为辐射花,位于中央的称为盘花。花序托上有时具有“托片”。
托片:某些菊科植物盘花基部特化的无色苞片。
总苞片:指位于头状花序外围的苞片,总苞片的层数随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并呈现多种形态和质地。
果实
连萼瘦果:特指菊科的果实,是由萼筒与子房壁合生而成的下位子房发育而来的闭果,内含1粒种子。
禾本科植物有哪些重要经济和生态价值?
概述
禾本科。Gramineae/Poaceae全世界785属,约10000种(Watson,1992)。中国254属(包括引进的20余属),约1400种(刘亮,1987) / 242属,1920种(吴征镒,2003)。
生态价值
分布广泛, 生态幅度广, 是构成草地群落的建群种或优势种。
食用价值
人类的食物约有90%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禾本科,如水稻、玉米、小麦等。
饲用价值
绝大部分禾草可以用作饲料,约49.8%的禾草为上等的优良牧草,如羊草、象草、扁穗牛鞭草等。
工业价值
部分禾草可以用于造纸、纺织、提取香料、竹子可用作建材和其他工艺品,芒草、柳枝稷、芦竹等可作为能源植物。
医用价值
一些植物可用作中草药,如水蔗草、白茅、芦苇等。
环境绿化和水土保持
禾本科还是草坪草和生态建设用草的重要来源,如结缕草、狗牙根、香根草等。
民间利用价值
许多高大禾草的花序可作扫帚、茎秆编草席和盖帽草屋等。
禾本科与莎草科主要区别有哪些?
禾本科 莎草科 茎 秆圆柱形,有显著的节和节间,节间多中空 秆常三棱柱形,无节,实心 叶 叶两列互生,叶鞘开放 叶三列互生,,叶鞘封闭 花 颖片2,内有一至多花,有浆片 颖苞1,其内生1花,无浆片 果 颖果 小坚果,苔草属果外有囊苞,故又名囊果
根据生存阈值的评价指标有哪些?
生存期阈限值
定期观察从出苗到生长期结束以前的根系和分蘖芽,是否保持生命的活态,生长期结束时为重点观察期。生存期长者为优。
青绿期阈限值
植物地上部分开始生长,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部分出现,表示植物进入了可以积累有机物质的活动期。青绿期长者为优。
枯黄期阈限值
植物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呈现枯黄时期,可能保持生命或已经死亡。枯黄期短者利用价值高。
生存空间
任何植物都有其生存的适宜空间(区域),在这一区域之内,含有该物种的发生中心地的生境,称为适生中心生境,也就是最适生长区。
说明植物生境适宜度的评价标准(包括适宜度、分级和生长表现等内容)。
适宜度 分级 生长表现 0.9-1.0 Ⅰ.最适生长区 生长,繁殖正常 0.7-0.9 Ⅱ.良好生长区 生长有不适宜表现,繁殖正常 0.5-0.7 Ⅲ.可以生产区 生长有不适应表现,繁殖不正常 0.3-0.5 Ⅳ.生存边缘区 生长不正常,不能繁殖 <=0.3 Ⅴ.生存禁区 营养体严重不正常,或不能繁殖
简述禾本科植物总苞的类型与特点。
刚毛状总苞
是由小穗基部的不孕性小枝变态而来。如狗尾草属(Setaria)、狼尾草属(Pennisetum)。
刺苞状总苞
是由不孕性小枝愈合而成。如蒺藜草属。
球形总苞
总苞球形、硬骨质,来源于变态的叶鞘。如薏苡属(Coix), 由于在花序有许多这样的结构,并且成串排列,像念珠串一样,因此又称为念珠状总苞。
佛焰苞状总苞
由变态成佛焰苞状的叶鞘发育而来,通常内含1或2枚穗总状花序。如香茅属(Cymbopogon)。这种具有佛焰苞的复合性圆锥花序又称为假圆锥花序。
区别下列各组植物类群
稻属-李氏禾属
稻属
小穗含3朵小花,1朵结实,另2朵退化而只保留外稃
颖退化,成为2个半月形的边缘
雄蕊6枚
李氏禾属(假稻属)
不孕小花的外稃缺如
节部常被到生毛/刺毛
雄蕊6枚或1~3枚
芦苇属-类芦属
芦苇属
小穗3~7小花
外稃无毛
外稃基盘具丝状柔毛
类芦属
小穗3~8花
外稃边脉具毛
基盘无毛
早熟禾属-羊茅属
早熟禾属
第一颖具1脉或3脉
外稃先端尖,无芒
羊茅属
第一颖具1脉
外稃背部圆形,顶端或其裂齿间具芒或无芒
狗牙根属-结缕草属
狗牙根
穗状花序2至数枚指状着生
小穗1-2小花
结缕草属
总状花序穗形
小穗只含1两性花
雀稗属-臂形草属-稗属
雀稗属
穗形总状花序2至多枚呈指状或总状排列
第一颖缺如,第二颖近轴生
臂形草属
2至数枚总状花序,顶生
第一颖存在,第二颖离轴生
稗属
总状分枝式的圆锥状排列花序
无叶舌
小穗一面扁平,一面凸起
甘蔗属-芒属
甘蔗属
顶生圆锥花序大型,由多数穗总状花序组成
小穗无芒,孪生,一个有柄,一个无柄
芒属
顶生圆锥花序大型,由多数总状花序排列而成
小穗有芒,均有柄
薏苡属-玉米属
薏苡属
总状花序腋生,雌雄同穗
雄小穗位于花序上部
雌小穗位于花序下部
玉米属
雌雄小穗位于不同的花序上
雄小穗形成顶生的圆锥花序
雌小穗形成腋生的,具鞘苞的肉穗状花序
车轴草属-苜蓿属
车轴草属
掌状复叶
头状或短总状花序
苜蓿属
羽状三出复叶
总状花序腋生,有时呈头状或单生
野豌豆属-豌豆属
野豌豆属
托叶小于小叶
豌豆属
托叶大于小叶
管状花亚科-舌状花亚科
管状花亚科
花序全部为管状花,或中央为管状花边缘为假舌状花
舌状花亚科
头状花序全部为舌状花,有乳汁
禾本科-莎草科
禾本科 莎草科 茎 秆圆柱形,有显著的节和节间,节间多中空 秆常三棱柱形,无节,实心 叶 叶两列互生,叶鞘开放 叶三列互生,,叶鞘封闭 花 颖片2,内有一至多花,有浆片 颖苞1,其内生1花,无浆片 果 颖果 小坚果,苔草属果外有囊苞,故又名囊果
苔草亚科-藨草亚科
藨草亚科
花两性或单性
雌花无先出叶所形成的果囊
苔草亚科
花单性
雌花有先出叶,先出叶腹面的边缘分离,部分愈合或完全愈合成囊状
狗尾草属-狼尾草属
狗尾草属
第一颖短小,第二颖与第一外
第一颖短小,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等长或较短
第一外稃与第二颖同质
第二外稃软骨质或革质,等长或稍长或短于第一外稃
狼尾草属
第一颖质薄而微小
第二颖较长于第一颖
第一外稃与小穗等长或稍短
第二外稃厚纸质或革质,较长或较短于第一外稃
莎草属-飘拂草属
莎草属
小穗鳞片呈2列
飘拂草属
小穗鳞片螺旋状排列
沟叶结缕草-细叶结缕草
沟叶结缕草
具根状茎
叶片质地坚硬
宽约2mm
叶颈具稀疏毛
细叶结缕草
无根状茎
叶片质地柔软
宽约1mm
叶颈无毛
掌握下列各属植物的主要识别特点
黑麦草属
穗状花序;
小穗以背腹面对向穗轴,第二颖远轴,第一颖退化(花序顶端小穗保留)。
燕麦属
圆锥花序开展、下垂;
颖大、往往长及整个小穗;
芒生于外稃背中部或稍上,膝屈,芒柱旋转。
翦股颖属
圆锥花序开展;
小穗含1小花,小穗轴不延伸;
内稃微小甚至缺如;
假俭草属
穗总状花序压扁,单生秆顶;
有柄小穗退化,仅留短柄;
无柄小穗紧密排列于穗轴一侧,其第一颖宽阔,边缘内折,有2脊。
地毯草属
总状分枝式的指状排列花序;
第一颖缺如;
第二颖离轴生;
叶鞘压扁成脊。
钝叶草属
小穗无柄,嵌生于扁平而木质化的花序轴凹穴内。